WillKwong

写给你们的几句话

写给你们的几句话

说真的,我这篇东西和你们师姐那耗费苦心亲笔写下的明信片相比,显然诚意方面就被比下去了。之所以现在才开始着笔,实在因为想不到什么好的写作灵感,因为既然是写给你们的东西,就不由得半点马虎应付,更何况这也有违我一贯作风。

昨天考完英语,意味着我的大学路正式走完了一半。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我逐渐有这样的感觉,即大学的历程用“倒置的灯芯”来比喻很贴切。

大一入学的时候,我获得了这根梦寐以求的灯芯,并亲手点燃了它。火花旋即熏红了芯尖并开始一点点地向上攀援着,微弱的亮光也一点点地透进我的瞳孔,让我能在混沌中逐渐看清我身处的陌生世界。我说过,这根灯芯是倒置的,我越是渴望它发光发热照清更多的地方,它就越是燃烧地猛烈并迅速地向上窜起,而这一切,的确激情似火并让我心生鼓舞,血脉沸腾。

但,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灯芯曾经发出光热,带给我无限快乐的部分,如今早已如烟如尘,消散于无形。光与热对于我而言不再像当初那般具有吸引力了,当体验过、把玩过、沉溺过后,它已变得不再新鲜,身边被照亮的世界也已经变得司空见惯。当初被注入的满脑子鸡血现已被代谢得差不多了,入学时的激情开始退却,不明来处的一股理性隐约地在心中滋长。它的到来使我看清了一些的东西,一些令我感到惶恐的事实——灯芯消逝的速度仍在不断加快当中。

我不知道我的灯芯在灿烂辉煌地燃烧过后会有什么到来。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光里,一根灯芯的终点是绑在另一根灯芯的起点之上的,虽然具体能绑在哪一根上需看自己的能力发挥,但总的来说这股亮光普遍而言都能够延续。但对于如今在我面前蓬勃燃烧地一段,我却不知它的终点会在哪里。我并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只要想到这里,一种“光辉猝然陨落”的伤感却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来。香港翡翠台这句“生命满希望,前路由我创。”的公益广告台词我从小听到大,它当中蕴含的“天无绝人之路的”乐观思想一直鼓舞着我,但始终让我感到很不踏实。“希望”须有实践锻炼自己的眼光,否则会让眼前的机会流失;“创”也需要有正确的方向指引,否则容易走错路径。无论在大学时光里,抑或是其他生活细节上,理论的积累与实践的意义对于我而言很重要,虽说我只是一枚学渣,但还是尽力让前者不占下风,不会成为自己的短板。

跟你们说个事,我在面试暑期实习生岗位的时候,坐我对面的总经理一开口便问我你学什么的,我解释一番后便立即问我“你知道XXX理论吗?”我支吾了几句没话说了,“那你知道XXX由哪几个模块组成吗?”我又支吾了几句还是没法做答,随后他便说“作为大学生,你真的需要回去好好看看书上都写了什么。”学回来的知识理论或许你会觉得“我去,这TM学来有个P用”这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愤慨,但我想若连这块“纸上学来”的敲门砖都没能拿在手上,你就可能连“躬行”的机会都没有。有些朋友的观点我很赞同,大学生的任务就应该是学习,当然这个学习是广义的,但绝对包括书本的理论知识,这就是专业之间差异性的体现,否则大家看上去都差不多这就没啥意思了。我之前参加了个挑战杯项目,队伍里面的人除了我隔壁床那哥们的女朋友,我都不认识,只知道他们都是食品、林学、生科的,搞实验很牛逼,有几个还跟着研究生玩科研的,后来得知他们把我纳进去的很大原因在于我隔壁床的哥们,他鼓吹我除了有颗比较靠谱的脑子外,在社会调查以及某社会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能力挺强,可以帮到团队的大忙。我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正是其他搞科研同学所暂时不具备的能力,即专业的差异性体现。可能到时候你的职业会与你的专业不形成对口关系,但在大学期间,既然学了就要做到差异化的发展,即使不爱本专业,也要找到自己所专长所喜爱的方向去大力磨练才行。我之前为何一直在强调发展方向的问题,就是因为方向可以指引你,不论你是否热爱本专业,都可让你离想成为的人更近一些,让你的灯芯能够绑到你想要到达的起点上。

协会的实践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得特别宝贵。干事与干部所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更何况我这条老油条已经到了会长级别,对待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又有刷新,可以说在更艰难地岗位上继续发挥余光余热。在我还是干事的时候,我的部长即你们熟知的牛雪吟师姐在我看来就是个高不可攀的牛人形象,你们知道的她看起来酷酷的,如果不逗她笑的话整个威严就摆在那儿,吓到不少少男少女。当然这是玩笑话,在刚刚进入公协学术部时,关于她的很多信息都是从第三方的角度传来的:主持能力独当一面、辩论能力超强……反正和她有关的信息都比较牛,还真和她的姓氏很有关联。在我看来,她就是我在协会中的榜样,也是我上大学以来第一个非常佩服的人,虽然经常被她臭骂,我之前不知什么时候发过一篇叫《台阶》的小文,写的就是她这种不仅是引路,更是引领你攀登台阶的人。大学最让我感到奇妙的地方之一,就是在这里能够接触到各种人,其操蛋或牛逼,或者两者具备的程度你前所未见。至于和我一同留任的四位学术部长,邹嘉燕、郑羽、刘莹莹、何伟良,我都不知怎么说了,平日各位有目共睹,无须多言,不过还是插多一句,平日里看起来很文静、很温柔的大半心中都藏着各种重口恶趣味,反倒是终日猥琐重口惯了的,内心还纯真些呵呵。

我也是看了郑羽写给我的明信片后,才依稀记得当初做新生见面会策划的时候是抢着去报名,写了18页的策划书并交给部长修改了好几次,为大家扛了一大条小红凳并蹑手蹑脚地给每个人倒饮料,组织起一场形式很失败但玩起来挺有乐趣的户外拓展小游戏,借了几个红水桶里面点蜡烛当作灯,照亮了每一个人的脸。虽说有个桶后来被烧穿了,归还的时候还很尴尬,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一切很值得,这么一回想,那天晚上的星辰仿佛都能再次看到。这可谓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地做策划,真正地组织团体活动,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许多第一次给予我的感觉太过美妙了。我不知道诸位在做第一次部门任务的时候是个什么感觉,但对于我而言,这次见面会永远都会是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大一时的激情以及对于大学美好的憧憬,在这一次活动中可谓展现无遗。

我在大学里除了平日上课、宿舍看些至今还没看完的书、有空刷微博玩电脑以及各种协会事务外,只要有空都会尽量去骑骑车。早在高中阶段,自行车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通勤工具了,虽然那时我的车很残破,有个后避震,骑起来吱吱嘎嘎地让人很不放心,但就是它愣是带着我走过深圳许许多多的地方。我有次跟着车队出发同游,同行的许多人都向我投来鄙视的目光,估计是嫌我车太烂却又像模像样地戴齐全套人身装备吧,不过后来这种鄙视被信任所替换了,毕竟我能够爬上他们能上的大长坡,甚至比他们还要快。自行车就是如此,器材再好,人不行也没辙,外物的好坏相比起自身而言,其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显然会差得远些。自身的付出可以为你带来更高的速度,更高的海拔,以及更好地风光,这也是我喜爱自行车的原因之一。

好吧本篇小文写到这里也该停笔了,免得大家看得太辛苦。上面写了许多个人的东西,也有许多我个人的价值观在里头,不论是否合心意,这都是我想要说的一些话,聊聊也好,说说也罢,也希望各位能够在这根“倒置的灯芯”所照亮的天地里找到方向,找到下一根灯芯,并承继这不息的火种,灿烂辉煌地燃烧下去。



2013.7.3

评论(1)